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二0三臺遷建工程改建跳馬山發射機基地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擬審批公示
經審議,我廳擬于近日內批準《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二0三臺遷建工程改建跳馬山發射機基地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廳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18號
郵編:410014
聯系電話:0731-85698073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二0三臺遷建工程改建跳馬山發射機基地項目 |
建設地點 |
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跳馬村水庫組 |
建設單位 |
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二0三臺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核工業二三O研究所 |
項目概況 |
結合長沙市城市經濟和規模快速發展的狀況,為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及時、準確、有效地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二0三臺擬實施整體遷建。2023年2月24日取得了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二0三臺遷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湘環評[2023]2號)。該項目從取得環評批復后一直處于施工前期準備階段。為進一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設單位擬將中波天線塔位置進行變更調整,由原跳馬山無線發射基地南部山頭調整至北部山頭,施工道路部分依托用地范圍內已建道路,減少施工臨時道路的修建,并相應調整施工設計方案。本項目電磁輻射環境敏感目標增幅達到66.7%,即發生了重大變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因此,須依法辦理環評審批手續。 項目變更后,跳馬山發射基地建設用地86400m2(129.6畝),包括天線區、技術區,另有上山道路6153m2(9.23畝)。天線區設置1座76m中波發射塔(標記為1#塔)、1座76m中波發射塔(標記為2#塔)及2間天線調配室,兩塔間隔約86m。1#塔發射頻率為540kHz及900kHz(雙頻共塔),由技術區發射機房配置的3部10kW中波發射機及1部50kW中波發射機(2主2備)控制,用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及湖南人民廣播電臺經濟廣播節目播出,采用懸空地網;2#塔發射頻率為中波頻率f1及中波頻率f2(雙頻共塔),配置4部10kW中波發射機(2主2備)控制,用于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及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交通頻道節目播出,采用懸空地網。技術區主要包括對原舊機房上下兩層進行加固與翻新,總建筑面積為989m2,設置中波天線發射機房、配電室、控制室、維修室、器件室及雜物間等附屬用房,配套中波廣播發射系統、消防系統、播出控制系統、設備防雷系統、安防監控系統等;另外,需對原有上山道路進行硬化,沿山坡一側修繕原有雨水排水溝,建設臺址景觀工程建設等配套工程。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環境影響及環保措施 1.施工期噪聲 加強施工管理,避免夜間施工,采用低噪聲機械,盡量減少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對施工機械定期維修保養。 2.施工期大氣 濕式作業,硬化道路,進出車輛限制車速,定期灑水;施工區域100%標準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土方開挖100%濕法作業,路面100%硬化,出入車輛100%清洗、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揚塵防治措施100%落實到位。 3.施工期廢水 施工廢水可經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場地灑水降塵,不外排,并加強施工管理。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經在施工場地內設置的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綠化不外排。 4.施工期固體廢物 施工期產生的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建筑垃圾中能夠回收利用的應盡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應征得有關部門批準后運至指定地點處置。本項目挖方及回填在基地內部全部實現平衡。 5.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 (1)優化施工進度、施工工藝、施工時序。合理組織施工時序,采取優良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盡可能縮短施工時間;材料和固體廢物運輸車輛應采用加蓋篷布或配置防灑落裝置,并優先硬化上山道路,以減少運輸車輛運行過程中的揚塵。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各種施工場地用地面積,防止濫用土地,以減少植被破壞;施工結束后及時綠化恢復;在雨季,臨時堆場應用防雨布等不透水材料遮蓋,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工程完工后應清除各種殘留的建筑垃圾,以便于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復;植被恢復應選用當地樹種和草種,并注意喬灌草相結合;建設圍擋減少施工噪聲對動物的影響,合理布置施工機械,盡量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避免夜間施工,施工期間盡量不使用中大型機械,確保周邊聲環境質量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減小對周邊植物、動物的影響。 (2)在施工期嚴格管理可能引起林火的施工作業,對施工人員加強管理,嚴禁一切野外用火,防止一切事故。在施工區及周圍區域豎立防火警示牌,劃出可生火范圍、巡回檢查,以預防和杜絕火災發生,避免對長沙石燕湖森林公園、生態保護紅線及長株潭綠心的破壞。 (3)開展生態監測及管理。加強對區域性分布的重點保護植物的調查,若發現有重點保護對象及珍稀保護植物應及時上報主管部門,遷地保護。施工期應由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和林草管理部門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督,加強對項目區及周邊野生動物的保護;加強施工期野生動物保護,對施工中受傷的野生動物及時采取救護措施;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嚴禁在施工區及其周圍捕獵野生動物,特別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和省級保護動物。 (4)建立各種管理及報告制度,工程開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環保宣傳和培訓工作,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督促其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增強其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不得隨意破壞施工規劃之外的自然植被及動物棲息地。 (5)施工場地應合理、有序,盡可能避開森林景觀。盡可能保持工程區域自然景觀的天然性特點,少留人工斧鑿的跡痕;臨時堆場的設置盡量在隱蔽處,盡量保持景觀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二)營運期環境影響及環保措施 1.電磁環境:根據要求劃定電磁輻射防控區,其邊界處設立圍欄及控制區警示標志,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該區域,并禁止任何建設活動。加大對電磁輻射防范的宣傳教育力度,強化人們對電磁的防范意識。開展運營期電磁輻射環境監測,視監測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2.聲環境:選用低噪聲柴油發電機,設備安裝過程中采用基礎減振和機房墻體吸聲處理,加裝橡膠減震墊和組性片式消聲器,機房門窗采用防火隔聲門窗,柴油發電機運行期間嚴格控制機房大門的開啟。 3.水環境:本項目無生產廢水產生,主要的污水為少量的生活污水,采用管道排放至化糞池處理后用于綠化,不外排。 4.固體廢物:生活垃圾由當地的環衛部門進行清運。應急發電機UPS產生的廢蓄電池屬于危險廢物(HW31非特定行業,代碼900-052-31),項目運營過程中,當發現蓄電池功能不滿足使用要求時,更換的廢蓄電池由有資質單位回收,不在站內儲存,不外排環境,減少對周圍環境影響。 (三)運行管理和宣傳教育 1.對當地群眾進行有關電磁環境宣傳工作。 2.建立各種警告、防護標識,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3.依法進行運行期的環境管理工作。 4.工程建成后需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
公眾參與情況 |
建設單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要求,分別于2025年5月30日、2025年6月18日,在全國建設項目環境信息公示平臺上進行了2次網上公示。2025年6月19日,在電磁和聲環境敏感目標,及所在行政村跳馬村村委會公告欄張貼相關信息,開展了現場公示。2025年6月19日、2025年6月21日,在三湘都市報開展了2次報紙公示。 環境影響評價信息發布后,至意見反饋截止日期,接到當地居民1通電話,但并非與本項目環評或環保問題相關的意見,未收到其他與本項目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