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水益陽至蘆林潭二級航道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擬審批公示
經審議,我廳擬于近期對資水益陽至蘆林潭二級航道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批復,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廳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18號 郵編:410014
聯系電話:0731-85698065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資水益陽至蘆林潭二級航道建設工程 |
|
建設地點 |
湖南益陽資陽區;湖南益陽赫山區;湖南岳陽湘陰縣 |
建設單位 |
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湖南葆華環保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投資23.08億元實施資水益陽至蘆林潭二級航道建設工程,該航道起于益陽龍塘作業區,終于湘陰蘆林潭,途經益陽市赫山區、資陽區,岳陽市湘陰縣,總長101千米。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航道整治工程、移堤工程、橋梁工程和配套工程。 航道按2000噸級標準整治,航道設計尺度為3.0米×75米×360米(水深×雙線航寬×彎曲半徑),疏浚14處,護岸6處、護底15處、固灘和護灘工程各1處;移堤工程共5處,拆除二級堤防3904米,新建二級堤防3616米;對4座橋梁進行防撞設計,3座橋梁安裝防撞主動預警系統;配套建設航標工程423處、錨地1個、航道處3個等。工程永久占地24.14公頃,臨時占地481.55公頃。土方開挖及疏浚量1274.56萬方,借方21.24萬方,回填202.92萬方,棄渣場消納828.44萬方,其余交由益陽市水運建設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湘陰縣河道砂石行政執法大隊依法依規接收處置。 該工程既有航道不可避讓穿越湖南湘陰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湖南黃家湖國家濕地公園、資水益陽段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南洞庭湖大口鯰青蝦中華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生態保護紅線,其中湖南黃家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南洞庭湖大口鯰青蝦中華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無工程內容。2處疏浚工程涉及湖南湘陰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臨時占用自然保護區面積33133.3平方米;7處疏浚工程和水工設施(船、航標等)涉及資水益陽段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和實驗區,疏浚工程臨時占用保護區面積37.50萬平方米,水工設施(船、航標等)永久占用保護區面積3846平方米。該項目涉及湖南湘陰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已取得湖南省林業局的支持意見;涉及資水益陽段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已取得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審查意見;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已取得益陽市人民政府和湘陰縣人民政府關于該項目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認定意見;龍尾灘、青龍洲灘疏浚工程涉及益陽市資江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已取得益陽市人民政府《關于保障資水益陽至蘆林潭二級航道建設工程施工期間飲用水水源安全的承諾函》(益政函〔2025〕105號)與益陽市生態環境局的同意意見。項目用地已取得湖南省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用字第430000202300185號)。該項目已取得省發展改革委的核準批復和省水利廳對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許可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過程中,須全面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并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措施。優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時間,設置電子圍欄嚴控疏浚邊界,嚴格控制施工范圍,避開魚類、蚌類和長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繁殖和洄游高峰期;做好施工期驅豚驅魚工作,加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監測與巡查,一旦發現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活動,立即暫停施工,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避免意外傷害;生態保護紅線內的疏浚工程設置防污簾半封閉施工,加強施工管理和監督,嚴控疏浚范圍與深度,減少懸浮泥沙對生態保護紅線的影響;開展底棲動物、魚類等人工增殖放流,恢復水生生態;臨時用地應及時進行生態恢復;鳥類遷徙高峰期,船舶在保護區航段夜間航行時應加強對船舶燈光的管控。 (二)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涉水施工范圍,施工時精確定位,嚴禁越界疏浚及誤入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施工。嚴禁在河道內進行疏浚物篩選作業,疏浚物余水經沉淀處理達標后方可回流資水或湘江。疏浚點施工前應提前告知益陽市二、三、四水廠,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考核斷面疏浚施工前應向當地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報備。優化水源保護區內的疏浚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時段,加快施工進度,疏浚工程控制在15天內完成。水源保護區內疏浚工程設置兩道防污簾半封閉施工,減少疏?;顒討腋∥锿庖鐜淼乃|影響,并盡量做到疏浚時不取水、取水時不疏浚。疏浚作業期間進行跟蹤水質監測,在益陽市資江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上游邊界設置水質自動監控點,實時監控疏浚水域水質指標,并結合手工監測,發現水質異常立即停止疏浚作業,及時報告水廠、自來水公司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落實相關承諾措施,啟動環境應急預案,必要情況下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臨近水質監測考核斷面的疏浚工程設置防污簾半封閉施工,確保水質斷面不掉類。妥善收集處置各類污廢水,船舶污水及生活污水暫存于船舶自帶容器中,到港后由港口岸上污水接收單位處理或由當地船舶污染物接收企業接收,不向地表水體排放廢水。 (三)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加強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機械盡量選用低噪聲的設施設備;合理安排棄渣運輸線路和時間,在居民較集中區域施工時,設置圍擋或移動式聲屏障;合理安排高噪聲施工機械作業的時間,夜間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禁止高噪聲設備作業。 (四)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對各施工場地和施工道路定期灑水,最大限度減少起塵量,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水泥、石灰等易飛散物,運送時應加蓋蓬布,防止揚塵產生。運營期加強船舶燃油使用監管,禁止大氣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船舶進入水域,有條件的船舶加裝煙氣處理設施,加快岸電設施建設,有受電設施的船舶應當使用岸電。 (五)落實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置措施。在疏浚前,根據《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風險篩選值標準,對不同疏浚點底泥取樣,開展污染物監測,確定為符合標準要求方可上岸消納或綜合利用,否則由專業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施工疏浚物及開挖方優先利用于本工程,其余部分應依法依規處置,避免出現假借航道疏浚名義非法采砂。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廢油等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船舶垃圾交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禁止向水域傾倒。 (六)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加強航道及通航船舶導航、助航管制,嚴防施工期或運營期船舶碰撞、擱淺、側傾等造成燃料及化學品泄漏等環境風險事故。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與當地政府和海事主管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充分利用周邊應急資源,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和器材,開展環境風險事故應急演練。 |
公眾參與情況 |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采取網絡及報紙公示、張貼公告方式開展公眾參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