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 索引號:430S00/2025-041736
- 發布機構: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 發文日期: 2025-03-01 11:03
- 名稱: 關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一、總體情況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組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中心組重要學習內容,專題學習研討12次;廳系統每月常態化學法,舉辦生態文明大講堂10期、主題讀書日12期,邀請生態環境部法規司司長專題宣講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推動全系統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規章清單,常態長效學習憲法和法律法規,“如法網”參學率、參考率、通過率均100%。
(二)認真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黨組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一體部署推進,成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師團,在省委黨校、省人大等宣講40余場,黨組書記、廳長劉群等廳領導帶頭宣講;主動接受人大監督,配合大氣“一法一條例一規定”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并積極整改,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溝通聯系率、按時辦結率、代表滿意率均100%。
(三)不斷完善依法治污法規制度。部門主要負責人帶頭參與立法,聚焦污染防治攻堅和美麗湖南建設,配合出臺《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正《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率先發布高氯酸鹽污染物排放、監測2項地方標準,立法經驗獲生態環境部專報推介;重大行政決策和規范性文件制定嚴格執行法定程序,13件法律法規配套文件均報省政府審查登記。
(四)著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組織“百名專家下基層”活動,助力長贛鐵路等重大項目落地;全系統網上環評審批5000余件,推進“一證式”監管,推行“不見面審批”“一次也不用跑”,較法定時限壓縮55.5%,政務服務滿意率100%;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依法免罰454宗,納入正面清單企業1068家,非現場執法2551家次,減少對企業“打擾”;建立湘資沅澧干流和洞庭湖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完善行刑雙向銜接機制,推動聯防共治,連續三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累計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5378件,涉賠償金約9.8億元,居全國前列;推進信訪法治化,依法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廳機關多年保持零敗訴,全系統行政復議糾錯率在20個行政管理領域中最低。
(五)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印發全系統精準普法工作方案,舉辦首屆“法治護航美麗湖南”生態環境法律知識競賽,提升全系統及公眾法治素養,獲省普法辦宣傳推介;主動會同省人大、省普法辦編印多種普法手冊,初步構建立法、執法、司法全鏈條普法機制;在圭塘河憲法公園創設生態環境普法專欄,指導芙蓉區創新開展“大樟樹下話環保”普法活動,推動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普法,引導全社會以法治力量守護青山綠水、藍天凈土。
(六)大力強化法治保障。黨組聯合省委巡視辦首次對14個市州122個縣市區分局黨組織開展專項巡察,“刀刃向內”強化垂直管理;推動實現鄉鎮、街道生態環境機構全覆蓋,依法賦權秸稈等執法事項,打通最后一公里;累計選派執法骨干1996人次參加國家幫扶活動,350人獲生態環境部表揚;連續9年組織執法大比武,評選“五一”勞動獎章、青年崗位能手和巾幗建功標兵;強化科技賦能,生態易測項目獲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示范案例,數據要素助力執法監管能力提升項目獲“數據要素X”大賽湖南分賽決賽一等獎,洞庭清波智慧監管平臺入選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典型案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法治意識不夠。全系統法治意識有待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法規標準體系性不夠。噪聲地方立法還未出臺,新污染物治理等地方標準還不健全。三是執法質效不夠。企業違法排污時有發生,環境風險隱患依然存在,執法質量有待提升。四是普法廣度不夠。公眾對生態環境法治認識不清,有的企業履行法定職責不到位,新技術和社會力量普法還不充分。五是法治保障不夠。垂改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基層執法車輛裝備保障不足,法治能力參差不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強學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之下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二是進一步完善立法。推動出臺噪聲等生態環境領域立法,開展地方標準體系研究,以良法促善治。三是進一步優化執法。嚴格涉企檢查,強化執法監督,推行“平臺之外無辦案”,讓執法力度、溫度和透明度可感可及。四是進一步創新普法。持續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針對不同群體精準普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五是進一步強化保障。出臺本系統法治建設若干措施,大力提升依法治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