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218號建議的答復意見
- 索引號:430S00/2025-112074
- 發布機構: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 發文日期: 2025-05-29 08:08
- 名稱: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218號建議的答復意見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關于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218號
建議的答復意見
陽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打破環評審批信息孤島、加快推進數據信息共享的建議》收悉,我廳作為主辦單位,對該建議高度重視,組織認真研究,并與省數據局、省政務服務和大數據中心等會辦單位進行溝通,現結合會辦單位意見,對您所提建議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系統及省大數據總樞紐等信息化工作,省直相關部門根據職能職責,開展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生態環境部環評審批系統建設情況。2019年,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并在全國試點應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和審批系統(以下簡稱環評統建系統)。2022年12月,省生態環境廳完成環評統建系統的優化改造。2023年1月1日,全省正式啟用環評統建系統,全省省市縣三級所有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在同一個系統進行申報、受理和審批,實現環評審批信息及時、規范和完整向湖南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省一體化平臺)匯集。
我省對環評統建系統實施的主要改造內容及應用特點有:一是各級“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不需要二次錄入。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過程及結果,通過環評統建系統進行實時錄入,數據每隔30分鐘回流至省一體化平臺,再由省一體化平臺下發至市州數據交換前置機,最后由衡陽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獲取項目數據后再與“衡陽市行政執法監督平臺”等市級系統對接與共享。二是環評統建系統已與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工改項目辦件信息推送給國家發改委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再由國家發改委推送給省級發改平臺。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環評統建系統為國家平臺,目前采取單點登錄(頁面跳轉)方式與省“一網通辦”系統進行對接,尚未實現與省“一網通辦”系統的“受辦分離”及環評審批數據的“應共享盡共享”。
(二)湖南省“一網通辦”系統及省大數據總樞紐建設情況。2024年以來,我省先后啟動“一網通辦”系統及省大數據總樞紐建設。目前,“一網通辦”系統已正式開通運行,實現省生態環境廳等23家省直單位54個業務系統對接(覆蓋率94.37%)。已建成上線省大數據總樞紐,上接國家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臺,下聯14個市州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和122個縣市區,橫向貫通81個省直單位,聯通628個業務系統,積極破除系統、部門、層級的數據壁壘。截至目前,環評統建系統已采取單點登錄(頁面跳轉)方式實現與湖南省“一網通辦”系統、湖南省大數據總樞紐信息共享平臺的對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根據代表建議,針對打破環評審批信息孤島,為推動環評數據復用,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積極開展部省相關系統深度對接。環評統建系統為國家垂直系統,與我省及市級相關系統對接難度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已納入我省目前正在開展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我們將依托省一體化平臺,一方面積極協調生態環境部,獲取相關數據接口權限,指導并協助我省“一網通辦”系統與環評統建系統間的數據接口改造及聯調。另一方面通過利用智能RPA機器人等新技術,探索開展省“一網通辦”系統與環評統建系統深度對接,助力實現一網通辦統一受理、受辦分離模式,減少多平臺錄入工作量,做到申請表單多表合一、線上一網申請、材料一次提交、開展并聯審批,壓減辦理時長和辦事成本,提升審批服務質效和企業群眾滿意度。
二是廣泛收集相關部門數據共享需求。積極對接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及地方政府通過省大數據總樞紐向省數據局提出相關政務數據共享需求,由我廳向生態環境部匯報協調,獲取相關數據查詢接口權限,依申請在省大數據總樞紐掛接資源,實現環評審批數據應共享盡共享。
三是最大化實現環評數據復用。按照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持續推進自然人、法人基礎數據庫數據匯聚共享;加快建設“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數據庫,推動環評數據高質量歸集。嚴格執行數據共享“五個一”長效機制和政務數據共享流程,依托省大數據總樞紐,實現環評數據“應共享,盡共享”。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2025年5月27日
聯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鄧小勇
聯系電話:19892928963
抄送:衡陽市人大常委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