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三屆第二次會議第0383號提案的答復
- 索引號:430S00/2024-180387
- 題裁分類:
- 發布機構: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 發文日期: 2024-06-18 11:28
- 主題分類:
- 主題詞:
- 名稱: 對省政協十三屆第二次會議第0383號提案的答復
譚鋼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開放湖南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市場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結合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會辦意見,現答復如下:
做好醫療廢物的規范處置工作,對于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我廳積極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
一是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的批復》規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政辦發〔2004〕29號),要求原則上一個地級市建設一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2020年,根據《關于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衛醫發〔2020〕3 號),我廳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等十廳局發布《關于印發湖南省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湘衛發〔2020〕8 號),要求2020年底前,我省每個市州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目前,我省14個市州已建成運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15個(常德市2個),已有11個醫廢處置中心簽訂特許經營授權協議,我省醫廢處置能力為279噸/天,最大應急處置能力可達391噸/天(增加運行時間),共配備248輛運輸專用車輛,全省醫廢處置設施日均負荷率總體控制在80%以下,收集、處置能力滿足我省醫療廢物處置需求。
二是筑牢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最后防線。2020年疫情突發,全省14個市州已建立區域醫療服務應急處置機制,將危險廢物焚燒、生活垃圾焚燒、水泥窯等設施納入當地應急處置資源清單、與相鄰市州簽訂應急處置協議等,有效保障了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同時強化與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動,確保醫療廢物運輸通暢。全省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設施27個,應急處置能力可達563.2噸/天。2021年,為了消除疫情期間醫廢應急收運存在的短板,我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購置28臺高標準的醫療廢物收運專用車輛配置給各市州醫廢處置中心,建立了湖南省醫療廢物處置轉運應急體系,確保了醫療廢物及時有效處置。
三是強化工作調度和監督檢查。我廳建立疫情防控醫療廢物處置“日調度”機制,嚴格落實醫療廢物“日產日清”和醫療廢物處置“兩個100%”要求。截至目前,共報送醫療廢物信息報告1150期,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全省已累計處置醫療廢物量28.19萬噸,其中,2023年處置65698.48噸,2023年日均處置醫療廢物179.99噸,占全省16小時處置能力的64.51%,24小時應急處置能力的46.03%。醫廢處置設施日均負荷率總體控制在80%以下,實現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和涉疫醫廢“日產日清”。同時,我廳結合每年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重點對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開展督導幫扶,2023年對全省15家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共查處交辦問題85個,對不合格單位責令限期整改。
四是加強醫療廢物全過程跟蹤管理。推進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與湖南省智慧衛監管理平臺數據對接,運行醫療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和貯存庫視頻在線監控,實現全省醫療廢物產生、收集、轉移、貯存、處置全過程跟蹤監管。株洲市、婁底市、張家界市等多個市州在醫療廢物信息化監管方面取得長足發展,株洲市于2019年正式開發醫療廢物信息管理系統“醫廢e管”,目前已覆蓋轄區內一級以上醫療機構,正積極向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延伸。
下一步,我廳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強化偏遠地區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根據《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控制標準》(GB39707-2020)要求,督促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強化偏遠地區鄉鎮醫療廢物收集轉運,指導偏遠地區衛生院投放冰柜低溫保存并采取消毒措施,以延長醫療廢物暫存時間便于收集。同時,科學評估,增加配備一定數量醫療廢物專用運輸車輛,確保醫療廢物有效收集、及時轉運處置。二是規范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強化醫療機構在湖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注冊,做好危險廢物管理計劃申報、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申報,加強與衛健部門溝通協調,保持系統數據一致性。同時規范醫療廢物標識標志及包裝,避免二次傷害。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6月18日